T-34坦克是一款蘇聯於二戰前研發的中型坦克。由哈爾科夫莫洛佐夫機械製造廠供應。至二戰結束時,T-34/76和T-34/85坦克的總產量就超過了4萬輛,是二戰中產量最大的坦克,也是二戰期間蘇聯鋼鐵洪流的主要組成部分。T-34坦克出現時納粹德國缺乏有效對付的武器,而它的76毫米火炮卻能輕鬆擊穿同時期德軍的主力坦克。它的出現對納粹德國造成了很強的衝擊,(T-34的衝擊)使納粹德國加快了豹式坦克的研發。隨着德軍對坦克的升級改造,加上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等坦克陸續投入戰場,T-34的優勢逐漸喪失。爲了應對發生變化的戰場環境,蘇聯將T-34/76坦克進行了火力上的升級,爲其裝上一門85毫米火炮,這種的T-34坦克稱爲T-34/85坦克。二戰後也僅有T-54/55坦克的產量超越了T-34坦克。T-34坦克還擁有爲數眾多的衍生型號,如SU-85、SU-100驅逐戰車,以及SU-122突擊炮等。
二戰後,蘇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沒有停止T-34坦克的生產,還將T-34坦克的部分生產線移到了自己的衛星國中。北朝鮮、中華人民共和國、北越、埃及等國家都曾接收過蘇聯的T-34坦克,其中部分國家還對T-34坦克進行過改造。T-34坦克活躍於冷戰前期的軍事衝突中。六日戰爭後,T-34坦克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,但一些第三世界國家時至今日都仍在使用T-34坦克。雖然T-34坦克乘員擁有舒適性差、製造粗糙等缺陷,但這並不影響許多將領及學者對T-34坦克作出的評價。T-34坦克對後世的坦克設計有着深遠而持久的影響。蘇聯於冷戰期間研發的一系列主戰坦克都在某種程度上繼承了T-34坦克的部分設計思路。
「8‧31」太子站襲擊事件(英語:Prince Edward Station Incident),又稱太子站事件、太子站恐怖襲擊,是2019年8月31日晚發生於香港九龍旺角太子站,反修例示威者與數名乘客發生口角及動武,直至大批防暴警員及特別戰術小隊成員(速龍小隊)衝入太子站月台及列車車廂,以警棍及胡椒噴霧等武力執法過程及後續事件。此事件被認為是繼續推動反修例運動繼續的原因之一。
事件後車廂及月台一片狼藉,有人在混亂中受傷,有的頭破血流,傷者包括一名兒童。在車廂中兩對被襲擊的男女跌坐在地,其中一人仍繼續被警員噴射胡椒噴霧。監警會報告指出,該對男女乘客已於列車駛到油麻地站時被捕。
警方在此事件中的行動被批評是無差別攻擊市民,或過度使用武力,有人將事件視為「元朗襲擊事件的警察版」,有人形容香港警察是「恐怖分子」,也有人支持警方執法。
面對無差別攻擊及過度使用武力的指控,警方解釋當晚有暴力示威者破壞車站後轉移到太子站,警方收到港鐵要求,又收到站內爭執的999召喚,因此派警前往支援,她提到有示威者換衫為普通市民,但他們有專業能力分辨暴力示威者與普通市民。警方不同意進站是為了打人的說法,強調有示威者拿長物或傘攻擊警員,警方是用相對的武力制伏他們。此說法受到質疑。
國內爆發本土疫情但是4月中旬機組員檢疫措施放寬為「3+11」,亦即居家檢疫3天採檢陰性,再自主健康管理9天,結果在5/15時疫情爆發了所以又有另一個解說3+11=18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