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火計的傳人 極焰陸遜
https://i.imgur.com/iDs0fqT.jpg https://i.imgur.com/FlrHht0.png 玩過三國志14的人才看得懂標題 陸遜,字伯言,江東吳郡人,本名陸議,為**江東四大家族之一**(顧陸朱張) 很小就沒了父親 所以投靠盧江太守從祖(祖父的兄弟)陸康 陸康跟袁術發生嫌隙,袁術派了小霸王孫策去攻打陸康 陸康把親戚們送去別的地方避難 因為陸遜比陸康的兒子陸績(輩分不會算)大一點 所以就成了陸家大家長(這麼說,陸康應該是**被孫策**......) 當孫權代替他哥哥孫策坐鎮江東後,陸遜那年21歲 他一邊治理內政一邊跟江東新鮮人一樣討伐山越(少數民族) 孫權把孫策的女兒許配給陸遜,從此結為親家 覺得這種很適合拍成江東八點檔 原片請點這 ->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jxg0QsBk3ck&t=4765s https://i.imgur.com/d4Zmmhy.png 如果用腹黑的眼光看,孫權這根本是想整死陸遜 **哈哈你還得取仇人之女,而且你還不能拒絕ㄎㄎ** 但如果從後續發展來看,我其實不太認同這種想法 時光快轉到呂蒙想襲取荊州的時候,呂蒙想裝病,卻被陸遜一眼識破 呂蒙大感驚奇,向孫權大大誇讚陸遜一番。 他也協助呂蒙奇襲荊州,斬殺關羽。 夷陵之戰,當時呂蒙去世,孫吳面臨空前危機 孫權馬上提拔本來就頗有能力的陸遜當總督帥,前去抵抗劉備 想當然耳,那些老屁股三朝元老之類的肯定也很不服 應景梗圖->https://memes.tw/wtf/434445 孫權在這裡賦予陸遜最崇高的地位(傳說中的大嘟嘟只有陸遜),向大家宣示務必服從他的指揮 之後如大家所知的,陸遜打下了精彩的一戰,火燒連營 接下來這記載很誇張 在劉備死後,劉禪繼位,諸葛亮是攝政王,孫權把自己的**印章**給陸遜 讓陸遜**直接修改文書直接蓋他的章** 這這這這......這怎麼可能是不信任!? 孫權真的是戲精 在石亭之戰時,孫權給他假黃鉞(最高等級的信物,可以代君王行事) 孫權幫他拿鞭子(鞭子是幹嘛的?) 百官下跪(王與馬,共天下!?) 其實就算孫權不這麼做,大家其實也知道陸遜是江東第二 做這種事真的太演了 陸遜不只是武將,他也心繫國政 他是儒家的代表 主張用禮教來教化人民 在孫權要出訪夷州(可能是台灣或琉球)和接受公孫淵的稱藩(當小弟) 陸遜多有勸諫,孫權也大致上可以接納 在呂壹亂來時,陸遜和太子孫登更是勸到痛哭流涕,最後呂壹暴行曝露自取滅亡 在顧雍去世後,陸遜更代替他成為丞相 但接下來,上面的一切都不重要了 在孫權晚年變得多疑殘暴 原本的長子孫登為最佳太子人選 但孫登早逝(孫登:是爸爸太長壽!) 所以孫權立三子孫和為太子(次子:?) 但他又另立四子孫霸為魯王 而且待遇和太子一樣 這就讓群臣感到茫然 不知道該挺誰 朝廷分為太子派跟魯王派 陸遜勸諫:太子跟魯王有嫡庶之分 不應該有相同的待遇 我叩頭流血 希望能和陛下見個面 但孫權已經聽不進任何話了,曾經的摯愛,碰上了禁忌話題,只有死路一條 想當初,曹操和荀彧也是如此,曾經天真,曾經相信,曾經愛過。 但碰上和權力或帝王家務事,就只能說再見了。 孫權多次派人到陸遜家責問他,陸遜憂憤而死,死時家無餘,享年63歲。 應景梗圖->https://memes.tw/wtf/434651 (p.s.我對吳國的歷史不太熟 如有錯誤請在下方留言校正一下 謝謝!)
反骨男孩報到
魏延,字文長,荊州義陽郡人。帶著小弟和劉備入蜀。作戰勇猛,頗有戰功,升任牙門將軍。 由此可知魏延是基層出身,因驍勇善戰而升遷。 雖說牙門將軍是雜號將軍,但上一任牙門將軍是大咖趙雲!可見魏延也算是一個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。 時間快轉到劉備稱漢中王,準備回成都,要選一個大將鎮守漢中。當時的PPT、民調、雜誌、賭局都傾向張飛,連張飛自己也這麼認為。 結果劉備慧眼識英雄,提拔魏延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,跌破大家的眼鏡。 https://i.imgur.com/NJluGrE.png 先不管張飛了,現在魏延升任漢中太守實在是太破格提拔了,多少會有人不服,所以劉備想出了一個辦法。 劉備大宴群臣,請魏延發表就職感言:「今天我委你以重任,你有什麼打算嗎?」 我們霸氣的魏延說:「如果曹操帶天下之兵到來,我坦的住,如果只是曹魏的一個將領帶十幾萬人來,我就直接滅了他!」 劉備為他叫好,大家也見識了我們魏文長的氣勢。等劉備稱帝之後,魏延又進拜鎮北將軍,名列四鎮之一。 建興元年,進封都亭侯(諸葛亮主政時期) 建興五年,諸葛亮駐漢中,以魏延為督前部,領丞相司馬+涼州刺史 這段描述充分ˋ表現出諸葛亮對魏延的器重和倚賴。但奇怪的是,作為北伐軍的前鋒(督前部) ,他第一次北伐在三國志本文中完全沒有任何行動,總覺得這跟李嚴好像。 或許是因為基層出身+時運不濟,在三國志中魏延具體戰功寥寥無幾,著時可惜。 下一次魏延出場,是在曹真伐蜀那一次。建興八年,諸葛亮派魏延深入羌族境內, 和魏國的郭淮、費瑤大戰於陽谿,大破之,諸葛亮又讓魏延升任前軍師+征西「大」將軍+假節,進封南鄭侯 講到這裡會發現,ㄟ不對阿,諸葛亮不是說魏延有反骨,很討厭魏延嗎? 其實反骨是面相學的範疇,所有紀載中也沒見諸葛亮說過類似的話,是羅貫中虛構的。 諸葛亮一直將魏延是做北伐的頭號戰將,並沒有打壓他。 魏延每次跟諸葛亮出征,都會要求分一萬兵給他,與諸葛亮會師潼關。諸葛亮每次都拒絕,魏延總是說諸葛亮太膽小,害自己的才華無法發揮。 這是三國志版的子午谷計。魏略說的比較詳細,但相對真實性又不太高: 魏延說:「聽說長安的那個夏侯楙,是曹操的女婿,那廢物點心不足為慮。只要丞相給我精兵5000 運糧兵5000 我走子午谷十日便可奇襲長安,夏侯楙肯定會不戰而逃。 長安內又只有一批文官,不足為慮,糧食又可以讓我撐一下。這時丞相只要從褒斜谷一路北上,二十日之內,長安以西就可以一舉平定。」 諸葛亮認為太冒險了,覺得從隴西大道平坦,可以穩扎穩打,所以不採用魏延的計謀 子午谷戰略似乎需要太多巧合+運氣:魏延真的可以十天就到長安嗎(參考曹真伐蜀)?夏侯楙真的會不戰而逃嗎(喂長安ㄟ)? 要是他逃跑前把糧食燒了你不是就沒飯吃了嗎?諸葛亮真的有辦法20天就與你會師長安嗎? 如前文所述,子午谷奇謀本身真實度存疑,我就不深論了。更多about子午谷 ->[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cjH_SdjXzsg] 我把這段紀載視為諸葛亮心胸寬大、魏延脾氣火爆人緣不佳的佐證之一。 諸葛亮不至於因為魏延說他膽小就懷恨在心,魏延在諸葛亮在世時雖然和他意見不合,但行動上還是一致阿。 真正和魏延勢同水火的是楊儀。 魏延善養士兵,又驍勇善戰,但驕傲自大,大家都讓他迴避他,只有楊儀和他針鋒相對,魏延氣氣氣氣氣,和他勢同水火。 (以下取自楊儀傳) 諸葛亮很珍惜楊儀的才幹機敏,又很倚重魏延的驍勇善戰。北伐雙璧,卻偏偏勢如水火,令他不忍心偏袒任何一方。 真正和魏延勢同水火的是楊儀。 魏延善養士兵,又驍勇善戰,但驕傲自大,大家都讓他迴避他,只有楊儀和他針鋒相對,魏延氣氣氣氣氣,和他勢同水火。 https://i.imgur.com/nChTLlJ.png (以下出自劉琰傳) 諸葛亮很保護魏延,他和劉琰發生衝突時,諸葛亮責罵劉琰,站在魏延這邊。 如果沒有丞相這個靠山,魏延這政治白癡應該早死十年。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,魏延對諸葛亮的戰略從意見不和發展到行動上的抗拒。 魏延反抗撤退,主要有三個理由: 1.為國立功2.實現抱負3.不服楊儀 總之魏延抗命表現出他零分的政治頭腦,沒了丞相,他根本玩不過楊儀,還有傾向他的蔣琬、費禕、董允 最後說說魏延「謀反」疑案 陳壽說:當初魏延不北上投降曹魏而南下,只是想殺掉楊儀。 平時他和諸將不和,他只是希望能接替諸葛亮繼續北伐而已啊! 可憐的魏延,古今有多少像你這樣的將軍。 戰場上縱橫,但死在政治戰場上的暗箭。 https://i.imgur.com/UlRooYO.png
說說袁紹(文長請注意)
如果你對袁紹的印象不太好,希望這篇可以改變你的想法 袁紹,字本初,出身汝南「四世三公」的袁氏。 (四世三公使指四代都有人當到三公,高官中的高官) 雖然看似風光,但其實在看重嫡庶的東漢,袁紹心裡也不好受。 他就是門外的孩子(媽媽只是婢女沒有社會地位),還被人身攻擊過, 如在和公孫瓚交戰時,公孫瓚的發言人就列舉袁紹的罪狀, 其中一項居然是說他媽媽只是婢女,他居然還敢打著袁家的招牌, 實在是玷汙王爵,損辱袁宗(這跟現代人說什麼衰尾查某有甚麼差?) 但袁紹畢竟還是名門,他爸爸是老三,他把袁紹過繼給他二哥 在禮法上,袁紹有優先繼承權。(他的字還是漢朝年號,多霸氣!) https://i.imgur.com/TMezg8A.jpg (袁紹和袁術本是同父異母兄弟,宗法上為堂兄弟) 當初袁紹還沒有當官時,人緣頗佳。 **三國志袁紹傳:「紹有姿皃威容,能折節下士,士多附之,太祖少與交焉。」** 也就是長得帥、不擺架子,大家都追隨他,連曹操(被曹丕追諡帝號)也和他交好。 講個題外話,曹操的爸是認宦官為養父,雖然有錢,但身為宦後,長的又醜,跟袁紹在一起應該很自卑(雖然說袁紹自己也有自卑的點)。 袁紹人生第一件大事,是聯合何進誅殺十常伺事件 當初外戚何進拉攏世族袁紹,想要扳倒宦官,跟妹妹何太后商量遭拒, 所以何進袁紹打算召董卓入京一起大幹一場,結果事跡敗露何進被宦官搶先一步了刺殺了。 袁紹整個就腦衝了,把宦官殺個精光,有些甚至只是因為沒鬍子也慘遭毒手。 結果就便宜了董卓。 雖然說把董卓拉來長安袁紹要負責任,但袁紹超霸氣,來領略一下他的風采吧: **三國志袁紹傳:董卓呼紹,議欲廢帝,立陳留王。是時紹叔父隗為太傅,紹偽許之,曰:「此大事,出當與太傅議。」卓曰:「劉氏種不足復遺。」紹不應,橫刀長揖而去。 獻帝春秋:卓欲廢帝,謂紹曰:「皇帝沖闇,非萬乘之主。陳留王猶勝,今欲立之。人有小智,大或癡,亦知復何如,為當且爾;卿不見靈帝乎?念此令人憤毒!」紹曰;「漢家君天下四百許年,恩澤深渥,兆民戴之來乆。今帝雖幼沖,未有不善宣聞天下,公欲廢適立庶,恐衆不從公議也。」卓謂紹曰:「豎子!天下事豈不決我?我今為之,誰敢不從?爾謂董卓刀為不利乎!」紹曰:「天下健者,豈唯董公?」引佩刀橫揖而出。** 雖然獻帝春秋的紀載過於誇大,已經被為三國志作注的裴松之嘴回去了,但可以看出,這是袁紹最帥的鏡頭之一。 https://i.imgur.com/OS63xmI.jpg (本人的人生不只輸給曹操ok?) 接下來就是十路諸侯討伐董卓 如前文所述,董卓是有想拉攏袁紹,但袁紹不理他,直接走人, 有人勸董卓繼續拉攏,所以董卓封袁紹為渤海太守。 結果袁紹利用他的號召力組成了關東軍討伐董卓。 前面說袁紹四世三公,他的四叔跟親族都還在京城,毫不意外的,被董卓屠滅殆盡。 袁紹本來就很得人心,在袁家經歷如此大難,讓世人更同情袁紹,願意替袁紹賣命。 但因為這些諸侯都各懷鬼胎想保存實力,真正勇猛出擊的只有曹操跟孫堅 曹操被痛毆差點丟了小命,孫堅不愧為江東之虎,斬了華雄(不是關羽喔) 但因為袁術的牽制,還是只能含恨而歸。 盟軍解散後,袁紹到河北(我飄向北方~),以號召力向冀州牧韓馥施壓使其讓出州牧之職 後來一路與曹操結盟持續擴張勢力。在這段期間,沮授提出了大方針: 1.打下青州(應該是山東半島) 2.打爆黑山賊(河北限定黃巾軍?) 3.幹爆公孫瓚稱霸何北 袁紹聽了眼睛一亮,對沮授大為嘆服。 來說說袁紹的人生高峰之一,界橋之戰 當時的賭局都是看好公孫瓚和他的白馬義從,有許多袁紹手下的冀州縣城倒戈, 雙方在界橋展開戰鬥(那篇人身攻擊文應該是這時發限動的)。 袁紹猛將麴義利用盾兵擋下白馬義從,再用弓兵把騎兵射下馬,再用步兵近身肉搏,大破之。 但公孫瓚畢竟還是有人多的優勢,騎兵衝到袁紹身邊了,而這時袁紹身邊只有數十人,面對箭如雨下的戰場,田豐趕緊拉袁紹到土牆下避箭。 這時,**袁紹怒嗆:「大丈夫可以戰死沙場,怎麼可以躲在這裡偷安呢?」**(靠太帥了) 聽到老闆都不顧身死了,士兵們也奮勇殺退敵軍,等到了援軍。 最後袁紹又花了幾年逐步消滅公孫瓚勢力,統一河北。 按理說此等霸主應該可以一統山河名垂青史,但很可惜, 他遇見千年難得的**非常之人,超世之傑曹操**。 我這裡只是想替袁紹說說話,所以這裡就不講官渡之戰了(避傳主諱) 其實官渡之戰跟赤壁之戰的概念一樣,並沒有造成毀滅性的損害。 可惜是袁紹在官渡之戰後就病逝了,他的兒子們還同室操戈, 導致不可一世的河北袁氏化為歷史上的一抹塵埃。 請不要在黑袁紹了,他敗給最強王者曹操,一點也不丟臉,他也曾經在不被看好的局勢下打敗河北霸者公孫瓚,他死時河北軍民為之哭泣,可見他是得人心的王者。 再者,三國志袁紹傳是晉朝陳壽寫的,必須遵曹魏為正統,難免需要融入一些教育意義。 https://i.imgur.com/dSL1fZ2.jpg 這就是教育寓意 https://i.imgur.com/AmDxXkh.jpg 這應該放到公民課本(哈) 我粗略數了一下,袁紹傳本文不含注寫到袁紹不聽建言多達七次,但其實,其中幾次袁紹是有聽的,有些不聽袁紹也有自己的考量。這裡說其中三個: **初,天子之立非紹意,及在河東,紹遣潁川郭圖使焉。圖還說紹迎天子都鄴,紹不從。** 其實挾天子以令諸侯並不是百利無一害的,曾經抓住漢獻帝的李傕郭汜有人認識嗎?沒有力量根本挾不住啊!董卓挾了天子被天下諸侯討伐,袁紹不可能不記得,這個決定不難理解。 **建安五年,太祖自東征備。田豐說紹襲太祖後,紹辭以子疾,不許,豐舉杖擊地曰:「夫遭難遇之機,而以嬰兒之病失其會,惜哉!」** 但在于禁傳卻有截然不同的記載: **太祖初征袁紹,紹兵盛,禁願為先登。太祖壯之,乃選步騎二千人,使禁將,守延津以拒紹,太祖引軍還官渡。劉備以徐州叛,太祖東征之。紹攻禁,禁堅守,紹不能拔。** 于禁只有2000人,袁紹卻攻不下來,可以推測袁紹沒有動用大軍。 所以袁紹確實沒有好好把握住這個機會,但說他因為小孩生病就不打仗,就真的太過分了。 **紹進軍黎陽,遣顏良攻劉延於白馬。沮授又諫紹:「良性促狹,雖驍勇不可獨任。」紹不聽。** 同樣的,陳壽偷偷的在曹操的傳記替袁紹洗白: **二月,紹遣郭圖、淳于瓊、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,紹引兵至黎陽,將渡河。** 他派了郭圖、淳于瓊去和顏良一起進攻,不就代表他聽進沮授的建言了嗎?又被黑了QQ 當然,袁紹也有小缺點和失誤,但曹操太強了,完全沒有犯錯的空間 最後吐槽一下真三國無雙8的圖 我前面有說袁紹是**帥哥**,他居然把袁紹畫成**鼻子尖尖鬍子翹翹的小丑**。 真的是罪無可恕!!! 真三八⬇ https://i.imgur.com/RWpxzGT.jpg 宣傳舊梗圖: https://memes.tw/wtf/426205
久違的認真發文
在大部分的時候 諸葛亮就和他的名字一樣 高風亮節正大光明 但政治嘛 難免會有黑暗的一面 我整理了兩個壞壞邪惡的故事: 一﹑彭羕事件 彭羕,益州人。因為太帥又太猖狂得罪不少人,所以被剃光頭流放到邊境。 在劉備入蜀時,他前去拜訪龐統,他和龐統素昧平生,卻一直裝熟。當時龐統還有客人,但彭羕卻逕自躺上龐統的床,自在的說:「欸你們慢慢聊,我待會要跟士元(龐統的字)聊聊。」如果我是龐統,我肯定一腳把彭羕趲(踢)出去。你誰?裝三小熟阿?(不過還好我不是龐統就是了) 雖然龐統那時已經是僅次於諸葛亮的劉備重臣,但龐統還是很禮貌的接待彭羕(畢竟都是猖狂型的),一談之下,大驚失色,喔不對,是大為嘆服,馬上把他推薦給劉備。當時已投效劉備的彭羕舊識法正也向他推薦彭羕(都是懷才不遇的益州才子)。劉備面試過後,也覺得這人不簡單,馬上大力提拔一番(治中從事)。 彭羕突然就飛黃騰達平步青雲,位列眾人之上,正當春風得意之時,自我膨脹到了極點(結局好像已經很明顯了?)。諸葛亮表面上還是很敬重彭羕,私底下卻跟劉備打小報告:「彭羕太驕傲有野心了,很難讓他安分守己(aka.他可能會造反)」 https://i.imgur.com/eVPPXLI.png 劉備本來就很**愛**諸葛亮(三國最甜CP),再加上平常對彭羕的觀察,認為諸葛亮說的沒錯,所以就把彭羕貶去外地當太守(感覺還是不錯阿) 彭羕經歷了如此大起大落,心裡抑鬱不已,在走馬上任前去找同為新進人員的馬超幹譙老闆(結局的方向更明顯了?) 「欸,你這麼有才,應該和孔明和孝直(諸葛亮和法正)並駕齊驅才對,主公怎麼這麼看走眼呢?」馬超客套著。 「嘖,跟那**織席販履的老番顛**有什麼好說的?(ok結局已經定了)」彭羕似乎沒發現氣氛已經開始有些詭詰,帶著醉意怒吼著。 **「你帶兵在外,我理政在內,天下可定。」**彭羕醉的說出這種話。 https://i.imgur.com/DmTo72c.jpg 馬超長年帶兵在外,現在因不得已投降劉備,很怕受到猜忌,聽到這話嚇的筷子都掉的地上了(誤)。彭羕走後,馬超立刻舉報彭羕這個匪諜。 謀反一事非同小可,彭羕就這樣被處死了(沒滅族已經很不錯了呢)。 從上理性分析,我發現,這好像就是魏延在三國演義被黑的腳本,諸葛亮說有反骨的是彭羕,而且還真的說中了。但從感性的層面來說,這不就是我最痛恨的雙面人嗎? 但既然是叛徒,雙面好像也還好了。**對敵人寬容就是對自己殘忍啊**。 二﹑劉封案 劉封,本是羅侯寇氏之子,長沙劉氏的外甥,當初阿斗還沒被摔(誤)的時候劉被收的養子。 他武藝不凡,入蜀時曾和諸葛亮一起分定郡縣,所戰皆克;漢中之戰曾向曹操叫陣,曹操見他武藝不凡,氣得大叫: 那織席販履之徒居然叫養子來叫陣,待我黃鬚兒(曹彰,曹操之子,猛將一名)來殺殺他的威風! 當阿斗漸漸長大懂事之後,劉封的處境日益尷尬危險。在關羽敗走麥城時,他因為**自身兵力尚且捉襟見肘**而拒不發兵,而他的駐地也接二連三的發生叛變導致失守而退回成都。 劉備雖然責備他不救關羽又欺負部屬導致他們叛逃,但也沒有要苛責他的意思。但諸葛亮擔心劉封**太剛猛**,劉備去世後**劉禪會鎮不住他**,所以勸劉備藉此機會除掉他,儘管劉備很不捨,但他也理解老婆(誤)的擔憂,所以含淚令劉封自盡。 理性分析,諸葛亮的顧慮是很周全到位的。隔壁孫權就因為對繼承人的態度曖昧不明而導致同室操戈,更爆發多次流血政變(解完每日任務:酸孫權 1/1)。但一樣從感性視角來看,這麼黑暗真的令人感到不解。 把鏡頭轉回諸葛亮還在隆中耕讀的那段歲月,當時他很喜歡一首民謠,叫梁父吟,是描述春秋時期晏子二桃殺三士的歌。詳細的資料請點這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4%BA%8C%E6%A1%83%E6%AE%BA%E4%B8%89%E5%A3%AB 個人覺得晏子的作為和諸葛亮計殺劉封很像,是政治的必要之惡。而且他沒有株連到劉封的妻小,以古代動不動就夷三族(父族、母族、妻族)的標準來看,根本超級佛心(曹魏夷三族15次 蜀漢只有一次,而且是諸葛亮死後的個人恩怨) 如果你覺得我的分析只是在護航,那我也只能說...... https://i.imgur.com/6cT9Suo.png (誤) 這篇我打了一個早上 請按讚追蹤加分享 謝謝~
三國討論區
  加入部落
建立日期:2021年06月30日
三國討論區
東漢末年的那個三國
建立日期:2021年06月30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