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指網路論壇中,對涉及"擬人動物"性癖喜好之視覺影像的調侃。現多與"不獸控制"同為獸迷、獸控愛好者(註1)自嘲,彰顯所愛的非貶抑用語。
據萌娘百科資料,迷因最早可追溯至2010年、一位日本繪畫家在Pixiv論壇發布的作品。該繪畫展示了人類至野獸5種不同的「獸化」程度,級別上升意味著身上動物的特徵越多,人類特徵則反比減少。該圖常用於作為區分獸耳娘與furry(註2),及獸迷文化的分類標準之一。
隨著該圖傳播,開始出現將最後一階段合成其他迷因的惡搞圖。其中最著名即為美式零食的擬人吉祥物: 奇多豹(Cheetos),研究員推測可能與該公司推出的產品口味"雙倍濃起司"有關。
鑑於部分案例性表現頻繁,已列為認知危害(Cognitohazard)類別的視覺迷因。
受試者以肉眼直接觀察時,部分人員將逐漸表現出對項目的性吸引力。實驗結果表明任何形式之媒體,在項目添加高於標準值超常刺激(Supernormal Stimuli)的煽情元素情況下,依受試者閾值不等將顯現出等同直接碰觸的興奮回饋。
註1: 據臺灣獸人文化研究社資料,「獸控」較偏向強調二次元性癖的用法;「獸迷」則是強調身份認同。一位獸控不見得是獸迷,獸控未必對「獸」有情感身份的強烈認同,也是涉入程度相對較低/缺乏社群認同的人。
註2: 由於分類複雜容易混淆,這裡的furry指的是廣義對於擬人化動物的喜好,而非有動物特徵的人類、彩虹小馬愛好者或人外奇幻生物
用戶A: 【討論】給我滿滿的母獸圖
用戶B: 超濃起司,讚!
原本是中國傳統戲劇術語,指演員不扮演他平日所擔任的角色,而串演其他角色。如生扮丑、丑扮淨等。
到了現代則是指本身並非具有某種身分或立場,但卻假裝自己是該身分立場的人來發言,以達到某種目的。
- 這年頭我已經越來越分不出,哪些言論是在反串,哪些言論是在說真心話了。
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記載念法為"規工kui-kang",形容一整天、成天。現多指短媒體抖音託管,經閩南語男性重新配音,伴有文字描述或效仿煩人柳丁/柳丁擱來亂(Annoying Orange)人臉形式之衍生迷因。原影片標題為"ой блин извини пожалуйста" (哦糟糕,我很抱歉),影片主要描述一水母的傘狀體因一名人類試圖舉起而導致斷裂。
屬於認知危害(Cognitohazard)類別的聽覺迷因,已有多項報告指出該對象對於描述特定行為人群相當具體(詳見: 八嘎冏),衍生觸媒除控制部分受試者行為,也會持續強化迷因的傳播記憶,受試者會不停重複言詞並試圖高分貝模仿、重現曾聽聞的男性菸嗓聲音。
兄弟啊,我們之前應該是不認識啦,應該是無怨無仇啦齁
啊老子在那邊好好的 ,你硬要過來給老子摸兩下我都已經沒說話了,你現在乾脆直接把老子的頭拔起來是怎樣?害老子剛長大而已就又馬上要去投胎,歸剛欸!
出自日本著名漫畫《ONE PIECE》術語,原指登場人物 - 哥爾羅傑在某座島發現的前人寶藏。現今社會新聞則用於描述弊案的負面代稱,揭發特定人士不願被發現、極力掩蓋的真相。
大秘寶不一定是實際物體,也可能是複數神秘事件或涉事相關人物。
A: 聽說ox市埋著大秘寶...有8卦ㄇ
B: 在那叫什麼? 問就是不必去查。
源自臺灣遊戲論壇-巴哈姆特用戶,於某篇關於《BLEACH 千年血戰篇》動畫新登場的女性角色: 邦比愛塔·芭絲塔拜因討論串中,一名用戶興奮之下連續留言。
當中在她裡面卍解(註1)一詞因強烈表達用戶對該動漫角色的性渴望而一戰成名。極佳的泛用&娛樂性讓迷因進一步在其他領域傳播,與類似用語 : 瘋狂做菜均被廣泛用於表達對特定對象(性吸引方面)的喜好。
分析後發現,該迷因本身可視為一具擴充的模組化設計,即便依個人喜好拼湊不同字語,變種仍能達到相同影響力。例如:
A.對象名稱前綴+強調語氣(ex.邦比欠卍解)
B.句尾依當前討論換成不同主題(ex.體內星爆)
C.與同質性迷因相性良好(ex.好想跳起來)
D.不侷限於女性角色(ex.跟他二段歸刃)
註1: 日本漫畫家久保帶人創作的動漫作品《BLEACH》的術語,指角色所持武器 : 斬魄刀的第二階段解放,刀身外型變化同時持有者靈壓(力量)也會進一步提升。
作品設定中卍解為死神所用,破面(獲得了死神能力的虛)類似解放能力稱為"歸刃"。
A: 喔幹幹幹石更火暴! xxx有夠馬蚤,老子在留言區瘋狂卍解
B: 施主,冷靜
HTTP 404或Not Found錯誤訊息是HTTP的其中一種「標準回應訊息」(HTTP狀態碼),此訊息代表客戶端在瀏覽網頁時,伺服器無法正常提供訊息,或是伺服器無法回應且不知原因。通常是因為使用者所存取的對應網頁已被刪除、移動或從未存在。404也是網際網路上最常見的錯誤之一。404錯誤訊息可能與「server not found」(無法找到伺服器)或其他類似訊息產生混淆。
此概念廣泛出現在SCP基金會或衍生的研究口吻風格寫作中。意指人類五感一旦接觸、學習或察覺到,即會造成危害的某種資訊、事件、地點或人/物體,簡言為對觀測者產生影響的「事物本身」。
如果你因為某事物擾亂想法,想到通常不會去想的事情,或做出你不認為你會去做的事,可算是廣義的認知危害。改變對當前自己狀態的心理認知是感知影響(Sensory),五感接觸的影響則是幻覺(Hallucination)。
攜帶迷因的媒體本身是一種認知危害,但並非所有認知危害都有傳染性。其他類似範例有:
迷因(Memetic):產生影響並依附媒體「廣泛傳播」的資訊,例如童話故事、流行語梗圖
情報災害(Infohazard):大眾「不應該知道太多」,光是認知到就會帶來危險的機密資訊
精神污染(Mental pollution): 對觀測者「心理造成嚴重負面刺激」的事物
噩夢燃料(Nightmare Fuel): 「引起恐懼不安」或誘發失眠的各種媒體
一個非常理智的粉絲